
北京天安门金水桥,天安城门金水桥图片简笔画涂色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北京天安门金水桥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北京天安门金水桥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天安门金水桥中间桥为何不让走了?
答:是因为去故宫人流多安全和视觉效果。
天安门前的那条河叫外金水河,在午门内太和门前的弓型人工河道,叫内金水河,跨越河上的五座并列的石桥,是内金水桥。
内金水河河水从紫禁城西北角护城河引进紫禁城内,曲曲弯弯地流向南,再向东,又再向南,时隐时现,或宽或窄,与紫禁城东南角外的护城河相通,全长达两千多米。
最华丽的河段在太和门前,既开阔又规整,装饰也颇为华丽。河底与河帮均用白石砌成,两面河沿设有汉白玉石的望柱和栏板。
只有皇帝才能通过的主桥:五座内金水桥之中,居中的桥最长最宽,为主桥,只有皇帝才能通过;左右四座为宾桥,供宗室王公和文武百官通行。天安门前面的金水桥是清康熙二十九年(公元1690年)所建。***如有人细心观察一下,就不难发现七座桥上的玉石栏杆全都不尽相同。
中间的桥是蟠龙雕花柱,桥面最宽,当皇权统治中国时期,此桥称为“御路桥”,只限天子行走。“御路桥”两旁的叫“王公桥”,只许宗室亲王行走。“王公桥”左右的叫“品级桥”,准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行走。至于在太庙(现称劳动人民文化宫)和中山公园门前的称为“众生桥”,则准许四品以下的官员行走。
故宫五桥叫什么?
五座金水桥,居中的是御道桥,曾经作为皇帝的专用通道。桥面弧度比民间石桥更为平缓,皇帝坐轿入宫,前后轿夫只需轻抬轻放,便可以顺畅通过。御道桥边左右两侧是王公桥,只能进出皇亲国戚。最外侧两边的品级桥,才是大臣行走的通道。
这段金水河像一把拉满的弓,五座金水,像是搭在弓上的五支箭。按中国文化,这五支箭代表: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
故宫金水桥建于明永乐年间,分为内金水桥和外金水桥。外金水桥位于天安门前的 外金水河上,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(1417 ),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(1690 ),共计7座, 中间5座分别与天安门城楼的5个门洞相对应。
内金水桥位于故宫内太和门前的内金水河上,是5座并列单孔拱券式的汉白玉石桥。
内金水河流程2100米,河堤和河床均用白 石砌筑,河身曲曲折折,或宽或窄,最终流入 护城河中。
这条河是故宫的风水河,同时具有 排出雨水和生活污水、提供消防水源的作用。
这五桥随着弯曲如弓的金水河河道
也成弧形排列,桥的规格制式和外金
水桥相同。
内、外金水桥的中间一座为御路桥,是专供皇帝行走的。两侧为宾桥,
尺寸略小,供官员行走。桥面均稍有
坡度,中间出现拱面,而且桥身中间
天安门城楼、什么时候建的?
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。
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后,曾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和20余万民夫,修建南京城。洪武25年,朱元璋着手在金水桥外建造端门和承天门。朱元璋死后,朱棣以“靖难”之名,挥师南下,用武力夺取了侄儿朱允炆的皇帝宝座。
为了对付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,朱棣萌生了迁都北京的念头。永乐十四年,他召集工匠开工修建北京宫殿。永乐十九年,朱棣正式迁都北京。
也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,北京的天安门得以修建。天安门原名为承天门,寓“奉天承运,受命于天”之意,建于永乐十八年,其设计者是当时的建筑***蒯祥。
蒯祥是江苏省吴县香山渔帆村人,出身于一个木匠的家庭,他父亲就是当时有名的大工匠,曾参与朱元璋南京城的修建。蒯祥受其父的影响,从小就对建筑深深着迷,及至成年时,其工匠技艺就很高了。
据传蒯祥在16岁时便“能主大营缮”,享有“巧匠”美誉。蒯祥在宫殿的梁柱上画龙时,双手各拿一支画笔,左右开弓,不一会儿,两条飞腾的龙便同时画好,而且“合之如一”。
永乐十五年,30出头的蒯祥奉诏来到北京,被任命为“营缮所臣”,承担宫廷的修建任务。他以高超的技艺和出众的才华完成了承天门的设计和施工。建成之后的承天门受到朝野称赞,蒯祥也被当时的百姓誉为“鲁班在世”。明成祖朱棣也龙颜大悦,称他为“蒯鲁班”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京天安门金水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北京天安门金水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naigou.com/post/6714.html发布于 2024-11-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