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扬州教场,扬州教场是什么地方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扬州教场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扬州教场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扬州教场的来历?
明清两代的扬州教场,是驻军的练兵场。明代扬州设有卫所指挥使司,卫所的军士于教场轮番演练。据史料记载,当时的操练场地占地108亩。在教场里曾经有一座高大的牌楼,上面嵌有“我武维扬”四个大字。
扬州教场是明清时期驻军的操练场地,面积约一千五百平方米。后驻军迁移,民众不断盖房建屋,到清代中叶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扬州的商业、文化、游乐之地。历史上的扬州教场和北京天桥、上海城隍庙、南京夫子庙、苏州玄妙观一样,闻名遐迩。这里地方
虽不大,却渗透着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…
教场的面积并不大,东起国庆路,西临小秦淮河,南靠参府街,北至萃园路,据史料记载,明代的操练场地占地108亩。明嘉靖34年(1556)开始,扬州新城建立以后,武务日渐废弛,教练之举亦不常有,教场的范围日渐缩小。当时并没有教场街(今国庆路一段),直到康熙南巡时,徽商汪简臣捐修街道,打通了南北通道。此街也因其西边的教场,而被称为教场大街。
随着康熙朝南北向教场大街的开通,乾隆初年徽商汪承炳又捐资修缮了东西通道,教场的东西南北皆被打通,居民人气渐旺,民房搭建日见增加。到乾隆三年(1738),在旧教场周围,已建民居近千户。由于场地狭小,无法承担演武职能。为此,乾隆三十二年,两江总督高晋上奏乾隆帝,提出:在府城西门外三里许,周围颇为宽广,以之改建教场,远近适中,与营制相宜……乾隆帝同意高晋的动议,教场随即迁至西门外的蜀冈之下(原农科所一带),城里的教场转给了商户,教场遂成为商业中心和文化娱乐场
所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扬州教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扬州教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naigou.com/post/9134.html发布于 03-28